餐飲業(yè)面對的消費群體雜亂,一些不法分子乘法律的空子,大肆進行詐騙活動。若不能識破欺詐行為,就會上當受騙,遭致?lián)p失。
(1) 冒充工商、稅務、市容、環(huán)保、公安、物價等行政
管理部門的人員,以檢查或有人投訴為名,聲稱飯館餐飲店有違反行政
管理規(guī)定的行為,并能指出飯館餐飲店存在的一些問題,要當場進行處罰,處罰金額相當嚇人,飯館餐飲店
經營管理者必然要求情。一般飯館餐飲店巴不得破財免災,出錢了事,也就讓騙子得了逞。
(2) 有些詐騙分子利用飯館餐飲店對行政
管理的規(guī)章、條例、程序不熟悉和一般都對行政
管理部門存有畏懼的心理進行詐騙。比如一個騙子冒充某行政
管理部門的人員,拿出一份偽造的復印文件,聲稱有新的行政
管理收費標準,飯館餐飲店需要補交,并取出一本收據,一邊講解理由,一邊擺也一副不耐煩的樣子。飯館餐飲店老板即看到了文件,而且人家講解得也很有道理,又有收據,一般都不會起疑。
對此,飯館餐飲店
經營管理者必須加強法治觀念,注意學習、掌握法律知識。行政處罰和行政
管理收費都是要依法執(zhí)行的,都有嚴格的法律程序。比如,行政處罰要開具行政罰單,允許被處罰者提請行政復議和訴訟,罰金一般不收收現(xiàn)金,也不要求當時沒有上門收取的,也不可能使用復印的文件,必須下發(fā)正式文件。
因此,飯館餐飲店要注意留存本地區(qū)各主管行政部門的資料,如準確的名稱、辦公地址、辦公電話、投訴電話、咨詢熱線等;遇有上述情況時,應先穩(wěn)住來人,再通過電話查證,并要求來人出具有關的證件,仔細查驗,堅決拒絕當場交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