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求符合邏輯,重結構和形體
西方人通常以歐洲人為主。歐洲人基本是理性主義者,情感排在其后。大致上來說,他們做事都先追求邏輯,找出理由;變化中講究弄清前后關系和來龍去脈,要每一個片段都清晰有交代。演繹在藝術造型領域中,表現為重結構和形體,追求它們之間的最佳結合。如果抽象的表現,則要有思考過程和步驟以及抽象的理由,還必須弄清抽象的震撼力是什么。這些我們可以理解為邏輯在美術中的體現。此外,歐洲的美術原本是以表現客觀為主的,如果以寫生(素描)為例,最初西畫追求的是物體在光照下的明暗體現,表現的是客觀實在。因此,歐洲的素描教學主要是強調面的刻畫而并非追求線的完善,藝術的對象也是客觀的,這一點明顯的表現在西方的裝飾藝術當中。
這里我們再回過來討論情感,通常西式的情感是直接的、炙熱的、宣泄的同時也是多變的。在美術的范疇則表現為裝飾,是附著于理性之上的也就是形體之上的內容,表現為色彩和肌理。作為純裝飾的話,西方人在色彩上追求簡單明了,但是有時也非常熱烈和狂野。而肌理的運用則常講求變化、自然、原始和不加雕琢。
綜合上述簡單的分析,我們再聚焦到現代歐洲首飾設計,就不難看出歐款珠寶大致的設計特色。常規(guī)的歐美首飾設計師都把設計靈感的出處和邏輯性看得很重,但凡出一款設計都應能講出相應的、頭頭是道的一段故事即設計理念。同時,造型和結構又是首要考慮的,裝飾——色彩和肌理以及其它的零碎則放在第二步來加以實現。
當然,通常我們一說起歐款珠寶,首先會想到它們都比較粗大厚重,用金很多。如果是戒指,覺圈壁極厚、戒面高聳,我們總覺得是因為歐洲人體形高大、骨骼粗獷使然,其實琢磨起來情況也并非如此,而是他們較注重結構和體量感,是他們對美感的基本認識和反映。這里,我們結合一些圖例進行一些分析以獲得感性認識。并且看一看歐洲本地不同區(qū)域的不同風格表現。
意大利設計
意大利的珠寶設計以款式變化多端著稱,從抽象到寫實樣樣齊全,其當代的設計代表了歐洲乃至國際的時尚潮流。意大利設計的特點還是以簡潔,熱烈為主,極注意輪廓的優(yōu)美;流線型和三維空間的造型最常見,并有強烈的雕塑感,同時伴以非常精湛、完美的做工。圖例中可以體會出理性與浪漫的結合,嚴謹中不失趣味的表現。即使僅有的一點肌理運用也不忘展示原始的情調。
德國設計
常見機械性很強的幾何造型首飾,有些珠寶像機器零件,有些甚至有可以轉動的結構,造型合理、準確。這些特點透露出了德國人的理性、嚴謹和邏輯思維。當然,德國的現代設計就更為簡約和抽象了。圖例中我們看到了數字般的準確和一絲不茍的技術表現,整組作品以樸素的表象映襯出其奢華的內涵。
法國設計
相對于北歐的設計和法國奢華夢幻的時裝首飾,法國精品珠寶略顯傳統(tǒng),有些入時的首飾仍以宮廷古典設計為基礎,十分高貴豪華并具王者之氣,同時又注意商業(yè)效果。
追求感情表達 注意表面裝飾
東方人 這里僅指生活在歷史上尊崇儒學的國家的人們。我們中國人、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日本人、韓國人等,在思想方法和表達上還比較接近。我們往往是感性主義者,比起西方人來說要含蓄一些,不那么直截了當。同時,注重實用,注重偶發(fā)而得而不十分計較邏輯;情感有時比理性更重要,而且表達也比較細膩,注重內心的生活,因此較強調主觀。在處理問題時則主張調和或者中庸一點,不用十分明確,所以在為人處世上有追求“混沌”和“難得糊涂”境界的哲學。
在東方的視覺藝術領域里,上述的這些人文特點貫穿其中。而主觀主義是較突出的一點,就拿我們的繪畫來說,在傳統(tǒng)國畫里以線條為基本表現技法的很多,線條的也就成了繪畫構成的主體;在寫生當中亦然,包括速寫,我們看到的作品也有很多是以勾勒表現的。而我們知道實際上線的自然物體中是不存在的,因此按照本人的看法,可以說“線”在東方繪畫中代表了主觀主義,是認知的升華,就連歐洲的藝術家也不得不贊嘆線是東方繪畫的精髓。我們再以表現造型的雕塑為例,東方的傳統(tǒng)造像理論方要重視“傳神”,強調抓住意境、夸張?zhí)攸c,同時注重表面的裝飾。至于在邏輯上是否符合造物的實際情況,如尺寸比較等等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,這里再一次地看到主觀主義的表現。而在代表了情感的色彩運用方面,文人多追求淡雅、清純、強調調和與內斂,正符合了上述所說的含蓄、細膩的性格特點。
對于東方的現代首飾設計,根據以上的討論,不難看出無論是日本、韓國的珠寶或中國的現代首飾精品,多數是先追求情感的表達,演繹為很注意表面的裝飾效果。事實上在首飾的構思階段設計師也是先考慮平面效果的,其次才去想一個能附著這些裝飾的造型。因此,珠寶的表面元素很多、很細膩,讓觀者有琢磨的余地。另外,色彩層次也很豐富,有別于西款的簡潔和強烈。中國首飾還有多一層的設計理念,即寄情寓意的創(chuàng)作構思,常表達吉祥如意、幸福、愛情、希望等等的主觀愿望。
日本設計
日本的正統(tǒng)首飾又稱“和式”珠寶,可以明顯地讀出日本民族的個性,其中突出的特點是圖案化和平面化,勾線成為主要表現技法,極重裝飾和情感的表露,而結構和起伏的關系倒不十分在意。一般來說日本首飾造型較歐美設計纖細,做工都極為精巧,即使是細枝末節(jié)也從不放過。在用料上講究名貴純正,鉑金為常用金屬,鑲以名貴寶石。在構思上常有寄情寓意的作品或者裝飾日本民族特有的紋樣,可以看到東方文化的底蘊。
日本金匠設計的“歐款首飾”,裝飾非常細膩,色彩考究,寶石的搭配也經過細心的挑選。但是,在形式上西化的作品中,卻不難看出東方的思想方法。
中國設計
以平面設計入手,以線為表現技法,強調以多元素裝飾首飾。在用色上明顯注意調和與含蓄。
韓國設計
注重平面效果,通常以線的形式來表現作品。創(chuàng)作靈感多來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卉,較多使用裝飾元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