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,有“日本建筑界的切·格瓦拉”之稱的磯崎新來到上海,他的事務所和證大集團、上,F(xiàn)代建筑設計(集團)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訂了“證大·喜馬拉雅藝術館大酒店”的設計合同,正式啟動了這一項目。這位直率地批評“上海有建筑但沒有藝術,聲稱珠三角是一個無趣的地方”的建筑師,這次將在浦東建造一座集合多種功能的建筑。
藝術館決定酒店的性格
顧名思義,“藝術館大酒店”兼有藝術館和酒店的雙重功能,磯崎新的解釋是:“藝術館并不是作為一個附屬物的形式,而酒店、商業(yè)和辦公等設施也不是藝術館的附屬物!贝壠樾逻@棟建筑的功能很廣泛,整座建筑并非采取以往建筑形態(tài)塊狀功能區(qū)分非常嚴格的手法,而是各功能交織,集當代藝術展覽中心、五星級酒店、藝術家工作室、城市文化廣場及特色藝術商業(yè)設施于一身。
這其中,當代藝術展覽中心自然是該建筑物的核心設施,其他一切功能均由它的性格決定,位于建筑物的中心,連接賓館、辦公和商業(yè)設施,并覆蓋地面的都市文化廣場!啊囆g’這一元素并不僅僅在當代藝術展覽中心中體現(xiàn),但它決定了整座建筑的性格。”磯崎新說。
而藝術中心的展廳也設計得煞費苦心,部分封閉、獨立,部分設計成采光井,以利于展示各類空間。藝術館的活動可以從展廳延伸至地上和地下的藝術商店、畫廊、下沉式廣場及屋頂花園等場所,把建筑物整體“藝術館化”。這樣,酒店本身也隨之成為藝術館的一部分。
所謂“林”的意境
談到此建筑的整體構思,磯崎新說是來源于近年來對城市“像”(ICON)的探索,“由浮現(xiàn)在空中的純粹玻璃立方體和閃爍著金屬光澤的、流暢奔放的有機形體共同構成‘林’的意境!闭账恼f法,建筑外立面由各種正方體構成,依據(jù)數(shù)學函數(shù)模式形成的三維幾何曲面體位于整座建筑的中心入口處,其中之一是能夠容納500人的劇場。這樣的設計給經(jīng)過此間的人帶來如穿越森林般的感覺,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建筑空間。
“我不是日本建筑師,”有著典型日本人外形的磯崎新一再強調(diào)自己的“世界公民”身份:“我是一個國際建筑師,我在全世界各地做項目,我的每一個項目都是根據(jù)當?shù)氐牡乩憝h(huán)境、風土人情等各種因素而決定的。”那么,這座坐落于浦東新區(qū)芳甸路、櫻花路、石楠路和梅花路之間的“藝術館酒店”又是如何因地制宜、能否切合上海的環(huán)境呢?恐怕得到2009年工程竣工之時才能見分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