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師大教育學部改革示意圖 制圖/毛帽
從2006年北師大教授鄭師渠首次提出組建學部的設想并正式列入北師大“十一五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到2009年6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,北師大教育學部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3年的籌建歷程。早在今年年初,一位北師大老教授聽說學校已決定在教育學院、教育技術學院、教育管理學院等8個機構的基礎上組建教育學部時,深為憂慮,甚至在博客中撰文直指為“瞎折騰”。
教師教育、教育科學是北師大建校100多年來形成的辦學優(yōu)勢與特色。在國內各類大學排行榜中,北師大也因為教育學科的出色表現(xiàn)而排名靠前。人們不禁要問:對于一個如此領先的優(yōu)勢學科,北師大為何還要大動手術呢?
教育學部“三年磨一劍”
【傳統(tǒng)的以個體為主的作坊式研究,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戰(zhàn)略需求】
北師大教育學部部長周作宇告訴記者,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,北師大就曾成立虛體的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。當時的學院聯(lián)合了教育系、比較所、教科所、心理系、發(fā)展心理研究所、教育技術系、教育管理學院等幾個機構,通過“211”一期工程和其他項目,整合資源、會聚隊伍,在機構設計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。2001年,教育系、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、教科所3個單位進行實質性合并,成立了實體性的教育學院。北師大教育學科的發(fā)展壯大,與此前的種種探索不無關系。
但尷尬也隨之而來。在哈佛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、斯坦福大學、倫敦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,教育學的各個子學科在學術管理上大都歸屬于同一個學院。在北師大,教育學一級學科的10個子學科中,卻是在多個二級學院里獨立設置,同一學科方向又會在不同的學院里出現(xiàn)。“像高等教育學方面的研究,學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、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、教育管理學院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都有,別說學生報考研究生時搞不懂,校內不少教師也分不清楚!北睅煷蟾苯淌趧⒒壅湔f。
不僅如此。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(yè)越來越重視,特別是溫家寶總理近年兩次到校視察,北師大也越來越覺得責任重大。北師大校長鐘秉林告訴記者:“北師大教育學科一直走在全國前列,但對于重大、重要的教育問題缺乏足夠的敏感和關注,學科、人力資源、課程設置等資源分散,特別是傳統(tǒng)的以個體為主的作坊式研究,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戰(zhàn)略需求!闭驗榇,組建教育學部也成為北師大學習實踐科學發(fā)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。
把近10個機構合并成立教育學部的消息一傳出,在北師大校內乃至全國教育學界,都引起了不少爭論,“瞎折騰”之憂也隨之而起。和外界的熱鬧相比,決策者們卻冷靜得多。僅涉及教育學部組建的校黨委常委會就開了12次,主抓此項工作的常務副校長董奇更是帶著學科處的工作人員,對教育學科的200余位教師進行了調研。從教育學部要不要納入心理學科和體育學科,到重點學科、實體研究機構、綜合交叉平臺如何實現(xiàn)整合,再到教育學部實體的功能定位,決策者們就教育學部組建方案廣泛征求了專家和師生的意見。
從1月8日啟動組建,到6月28日掛牌成立,教育學部實現(xiàn)了“平穩(wěn)過渡”,8位領導干部到崗,252名教學、科研、管理人員到位!敖Y構優(yōu)化才能發(fā)揮體制功能,北師大為全國教育學科發(fā)展帶了個好頭!89歲高齡的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在成立大會上說。潘老1957年考取北師大教育系研究生,他笑稱過去是教育系的系友,這次也爭當教育學部的部友。
學術機構一律取消行政級別
【擔任學部行政領導職務的人員,不能再擔任學術機構的職務】
“對我有什么好處?不知道。我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成立教育學部。”對于記者的提問,掛牌成立大會會場一位身穿“教育學部”字樣T恤、北師大教育學院特教專業(yè)大一女學生說。
教師們的感覺則完全不同。北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高益民說,最近在校內外常被人戲稱為“學部委員”,他對教育學部充滿了憧憬。高益民期待教育學部是一個大膽創(chuàng)新的實驗基地,期待每一位教師在這里都享受到作為科學工作者的尊嚴,每一位教師得到的是真正的人文關懷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數(shù)字的考量!皩W生將是最終的受益者!备咭婷裾f。
高益民所期待的,是教育學部實行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相對分離。新組建的教育學部由14個實體性學術機構和10個綜合交叉平臺組成(見上圖)。其中,前者是學部內教學科研人員的歸屬單位,后者是指各種與省、國家部委以及各類企業(yè)、單位等共建形成的學術性機構。與過去不同的是,這些機構的負責人為學術召集人,不具有行政級別。同時,擔任學部行政領導職務的人員,不能再擔任學術機構的職務。
北師大按照“校中!钡慕ㄔO模式,在體制機制方面給予了教育學部充分的人、財、物相對獨立權,而不是將其視為普通的院系所。教育學部代表學校來執(zhí)行學部內學科、人事、財經、行政等各項事務,學部內的各類機構、人員等接受教育學部的直接領導,不再接受學校各職能部門的直接管理。也就是說,在教育學部內部,實行的是扁平化管理,人員聘任、職稱評定等將由學部評議咨詢機構直接負責,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經過實體性學術機構這一程序。
“從管理學的角度看,層級越少,管理的效率越高。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,大學應該盡可能減少管理的層級。實際上,發(fā)達國家大多數(shù)高校的管理結構都是扁平化的!毙录悠履涎罄砉ご髮W教育學院院長李盛光評價說。
“大部制”改革勢在必行
【中國大學二級實體院系設置數(shù)普遍在20個以上,已成為制約高校科學發(fā)展的瓶頸】
有關統(tǒng)計資料顯示,美國大學內的教學科研實體學院的設置平均數(shù)為9個以下,英國大學不超過10個。而由于種種原因,中國大學在探索“學院制”的進程中,二級實體院系設置數(shù)普遍在20個以上,不少學校在30個左右,少數(shù)學校甚至在40個以上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(fā)展和科學技術綜合發(fā)展的趨勢,高校的管理體制尤其目前的學院制已成為制約高?茖W發(fā)展的瓶頸。
我國其他的高校也在推行或醞釀學部制改革,有人稱之為高校的“大部制”改革。比如,浙江大學對現(xiàn)有管理架構進行重組,組建人文、社科、理、工、信息、醫(yī)、農業(yè)生命環(huán)境7個學部,同時,將學校的管理重心適當下移。大連理工大學也在今年4月為學部制改革進行走訪調研,以解決影響和制約學校發(fā)展的體制機制性問題。
二級實體學院設置過多過細,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科的交叉與融合,也不利于大學科研團隊的組織。北師大教育學部的成立,成建制地撤銷了3個二級實體學院,并合并了相關的研究院所。“組建教育學部不是為了合并幾個院系,而是為了整合優(yōu)質資源、優(yōu)化學科布局、強化教育特色。”鐘秉林說。
在教育學部內,所有資源實現(xiàn)整合,所有人員打通使用,鼓勵教師多領域、跨學科開展研究工作。也就是說,一個實體學術機構的教師同時可以兼職進入各綜合交叉平臺,也可以兼職進入其他實體學術機構,這為資源的重新組合和教師們的自由流動創(chuàng)造了平臺。以新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為例,12名專職教師中,有2人來自北師大原高教所,4人來自原教育學院高教所,4人來自原教育管理學院高教管理研究所,1人來自原農村教育與農村發(fā)展研究院,1人來自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!斑^去大家研究的方向稍有側重,但不免會有所重疊。現(xiàn)在不同部門相同研究興趣的人聚到一起,不僅能避免研究資源的浪費,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研究方向、項目的生成!眲⒒壅湔J為。
“世界高等教育正呈現(xiàn)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和發(fā)展趨勢。成立教育學部,是北師大強化辦學特色的一項戰(zhàn)略選擇,也是對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需求的積極回應!北睅煷簏h委書記劉川生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