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4月國內(nèi)上市,首推2.5L排量車型,契合自身動感的外觀造型,主打運動營銷,一反當時的三駕‘商務’馬車——( )、( )、( )所營造的消費環(huán)境。雖然第一年24261輛的銷量并不能讓人看到關于它的更多希望與前景,但卻籠絡了一部分很時尚、很個性、很銳氣的都市‘白骨精’,具備良好操控性的口碑也逐漸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接受和傳播——彎道之王。如果你對汽車比較熟悉,那么,你應該知道筆者在記述哪款產(chǎn)品——國內(nèi)第一款強調(diào)操控性的中高級轎車:馬自達6。
五年半后的今天,馬自達6并沒有像君威早已退市,更沒有學帕薩特選擇改款,就連換代也比標桿車型雅閣慢了近半年。越戰(zhàn)越勇?對,用越戰(zhàn)越勇來形容馬6在中國市場的表現(xiàn)最為貼切,今年前九月52788輛的總銷量‘誘使’一汽馬自達最終選擇新老馬6同堂銷售,于是,睿翼成了最新一代馬6的別稱,或者說新名字。
從彎道之王到睿翼,從兩萬多到七萬輛(今年預計銷量),從老馬六到新馬六,這五年間發(fā)生什么了,使得馬6能熱銷至今?
03年到08年對于馬6來說是一段光榮的歷史
如果說國內(nèi)汽車市場的消費環(huán)境越來越成熟,如果說國內(nèi)的中高級個人用戶越來越多,那么,時尚的外觀和注重操控的定位注定馬6是款‘慢熱’的車型,而且這一慢就是五年,03年上市到08年才迎來自己的高潮。但是,如果僅僅是外部環(huán)境的有力支持,而自身卻不做有效的調(diào)整和改變,屬于你的機會也會漸漸遠去的,顯然,一汽馬自達在內(nèi)部環(huán)境與外界機會之間為馬6找到了一種很好的平衡。
降價與推新是國內(nèi)汽車市場的常用手段,馬6也不能免俗,時間是上市后的第二年。官方降價與2.0L車型的增推,幫助馬6在寒冷的04年車市里沒有被凍著。05年馬6則再次上演推新,與04年有所不同的是,一汽馬自達此次采取的是中期改款。如果沒有的攪局,描寫馬6外部環(huán)境的詞語都是和機會有關的,但05年底( )的上市顯然打亂了一汽馬自達的陣腳。后驅(qū)是良好操控性的代名詞,而享受這個代名詞榮耀的卻是銳志,于是,馬6迎來了國內(nèi)市場的第一個直面競爭對手。
從此,‘白骨精們’開始徘徊于和馬自達的4S店里,猶豫著銳志和馬6到底哪個適合自己,而不是如以前一樣,直奔心儀已久的適合自己駕駛的馬6。白骨精本來就少,現(xiàn)在卻又有一部分選擇了牛頭標,所以,06年馬自達6銷售報表里的‘條柱’第一次出現(xiàn)了下榻,而挖掉馬6地基的幕后兇手便是銳志。還好,畢竟馬6沐浴在暖和的06國內(nèi)車市里。
07年是國內(nèi)中高級車市競爭最激烈的一年,雅凱之戰(zhàn)所散發(fā)的硝煙彌漫整個車市,07年底( )致勝的上市更是令馬6嚇出一身冷汗,不過事實證明只是虛驚一場。06年下滑的馬6銷售數(shù)據(jù)廠家顯然是看在眼里,加之對手日亦增多,一汽馬自達在市場積淀的基礎上使出了殺手锏——降價,對,降價。進入16萬區(qū)間的2.0L車型也逐漸成為馬6的主打產(chǎn)品,高達近73%的比重也逐漸幫助一汽馬自達為馬6重新找到了細分藍海市場。
08年初,一汽馬自達官方定義了這個藍海細分市場,用一個公式表達就是‘A+1=B’。A意指A級車的價格,1代表一萬元,B則是特指馬自達6,這個公式成了一汽馬自達5、6月在全國的廣告詞,出現(xiàn)在各大網(wǎng)站和報紙上。也就是說,馬自達6的目標客戶群已在逐步轉(zhuǎn)化,重在搶奪高端A級車的市場,如( ),( ),( )等。
不得不佩服一汽馬自達的勇氣,基于日亦老化的產(chǎn)品,馬6果斷放棄競爭激烈的B級車市場,主打2.0L排量的產(chǎn)品,實際上這是中級車與中高級汽車之間的一個市場空擋。對于貪大的國內(nèi)消費者,這個湊效的策略也轉(zhuǎn)化為了馬自達6實實在在的5000-6000的月銷量。
睿翼能飛多高 能飛多遠——高調(diào)的初期營銷訴求不到位
不提商務,更沒有運動且商務,還是個人用戶,基于歐洲版本的第二代全新馬6就這樣來了,不過在國內(nèi)市場它有另外一個非常本土華的名字——睿翼。筆者認為一汽馬自達此舉主要有兩個原因,一個是馬6目前的價位已對馬6品牌產(chǎn)生一定的不利影響,如果新馬6不選擇換名的話,難以支撐20萬以上的定位;二,睿翼上市后,老馬6并不選擇停產(chǎn),廠家為了淡化這種同堂銷售的負面影響,于是給新馬6取了另外一個名字,避免用戶要向朋友親戚解釋‘我這是20萬以上的馬6’。接下來筆者就簡要分析下這款‘新馬6’的三個主要宣傳點。
除了保持動感的外觀造型,睿翼并沒有喪失運動基因,深黑色風格也是主打的內(nèi)飾造型。目前國內(nèi)中高級車市主要分為三個細分市場,一個是純公商務風格的,如領馭,( );一個是商務并運動的,如( ),蒙迪歐致勝;另外一個則是純個人用戶的,如馬6和銳志。此次這款‘騰飛之車’卻從駕駛者的經(jīng)驗出發(fā)——按照新手和老手的新模式進行市場細分。而睿翼則定位為新手之車,筆者認為這個噱頭是不成功的,主推2.5L排量,20萬以上,一汽馬自達認為國人的第一款車會是標準B級車睿翼嗎,如果不是,那何來的新手?
顛覆傳統(tǒng)值得鼓勵,但沒有客觀論據(jù)支撐的另類宣傳終究會被市場所淘汰的。還有值得提到的一點是,一汽馬自達中方銷售老總于洪江在采訪中宣稱睿翼十年設計不過時。筆者分析,廠家的預測是建立在現(xiàn)款馬6五年不過時的基礎上,可關鍵是十年內(nèi)馬6都要換兩代了。如果于是想通過這個告訴消費者:睿翼的設計很新潮、很時尚,如此看來,‘十年不過時’顯然不是個合適的廣告詞,時尚永遠都是很短暫的。
“我們提出了一個很明確的目標,讓睿翼沖入中高級車的前三名。而且我不是說睿翼加上第一代馬自達6兩個一塊兒沖進前三名,用這一個產(chǎn)品就能沖進去!痹落N過萬進入前三強是于洪江對睿翼的市場預期,如果他能像牛根生對待奶粉事件一樣再多說一句:不達到目標,我將辭去目前的任職,那么,筆者將失去一個在汽車行業(yè)任職高管的校友。也就是說,睿翼本身的定位就決定了它的窄眾目標客戶群,現(xiàn)款馬6“慢熱”五年的成績也只能停留在5000的水平,睿翼一上市就將過萬?再從目前主流中高級的一線梯隊看,即使是牛氣哄哄的雅凱也還沒有哪一款車型2.4L排量的成績是月銷過萬?高調(diào)不是錯,但盲目的高調(diào)消費者是不買帳的。
總體來說,睿翼前期的市場宣傳很高調(diào),但筆者認為睿翼并沒有很好地將產(chǎn)品的訴求點與潛在用戶的需求結(jié)合起來。
小結(jié):
馬自達6收獲成績的同時也開辟了一個異于之前的中高級市場,幫助國內(nèi)車市消費環(huán)境逐漸走向成熟。睿翼的到來能否給這個細分市場再次帶來驚喜呢,這個答案只能到明年才能揭曉了,不過筆者對睿翼之前的宣傳不是很認同。此外,現(xiàn)款馬6還擁有Wagon和轎跑兩款車型,不知睿翼會不會推出什么特定需求的車型?